五月玩什麼?靜岡濱松祭~風箏x花車x餃子(上)

你能想像…
在工業之城飄揚著五顏六色的大型風箏,還有富麗堂皇的花車


台灣去日本旅遊的人很多,但說到「濱松」,可能不少人都會發出一聲「啥」而一頭霧水,但說到日本車輛品牌「本田」(HONDA)、「鈴木」(SUZUKI)等等,一般人都會發出一聲「喔」表示聽過或用過。其實濱松市是日本靜岡縣內人口最多的市,也是日本面積第二大的市,許多重要的工業都創業於此,例如日本首台風琴就是在濱松市製造的,後來濱松市也成為樂器之城,另外也是日本首個底片和國產客機的誕生地,還有知名的本田技研工業、鈴木公司、山葉等等企業皆由此發跡。而最負盛名的美食是餃子,濱松市與宇都宮市並列為日本餃子文化最興盛的兩座都市。鰻魚也是濱松的特產之一,市內的濱名湖自1900年開始發展養殖業。
 
濱松市最熱鬧的活動莫過於濱松祭,這是慶祝長子長女在該年出生的祭典,於每年的5月3日至5月5日舉行。為了祈求孩子的健康成長,由當地全體市民一同合力慶祝,日本罕見的非神佛宗教性質的祭典。


濱松祭於白天舉行風箏合戰。(圖源:「OH!MATSURI 」 濱松祭

濱松祭的一大特色是大型風箏。風箏約在14世紀時由中國傳入日本。而濱松祭源於永祿年間(1558~1569年),當時引間城(現在稱為濱松城)的城主飯尾豊前守在長男誕生時,城中百姓佐橋甚五郎放起了寫著城主孩子名字的風箏,自此之後,濱松市民每年5月5日為了慶祝長子誕生,放起寫著家紋和嬰孩名字的風箏便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,而現在不只是長子,次子和女孩的誕生也會放風箏。
 
而現今濱松市的慶祝活動更加擴大發展,還分為白天與夜晚:白天以中田島放風箏會場為舞台,讓慶祝孩子誕生的「初凧」(凧:意即風箏)翱翔於天際;入夜之後則以市中心為舞台,伴隨囃子樂聲與口號,展示豪華精美的御殿屋台(乘坐吹奏表演者的遊行車)。但後者是明治(1868~1912年)末期才出現的習俗,至現代製作技術更為精巧。


濱松祭於晚間有各式華麗花車在街上遊行。(圖源:「OH!MATSURI 」 濱松祭

祭典上將有超過一百七十町共襄盛舉,各町設計出屬於自己風格的風箏印和御殿屋台。第一天各町會先放起自家的大風箏以及慶祝孩子誕生的「初凧」,而最具代表性的「風箏合戰」,則是在第二、三日登場,各町用風箏來對戰,努力和對方的風箏線纏繞並切割,有分為小孩組與大人組,場面十分熱鬧刺激。
 
不過,放風箏會場內的草皮區域只開放濱松祭參加者入場,參觀者請使用指定觀眾席。
活動資訊:
中田島風箏放飛會場:靜岡縣濱松市南區中田島町
市中心部會場:靜岡縣濱松市中區

 
除了濱松祭活動,濱松市也有不少觀光景點值得一去:

 
1.濱松市樂器博物館
地址:靜岡縣濱松市中區中央3-9-1
濱松市樂器博物館的常設展示約1300件,是東方最大規模的樂器專門博物館。從有百年歷史的和風管風琴、鋼琴,到鼓、音樂玻璃杯、長笛、短笛…等等,有日本、歐洲、亞洲、非洲各種古今東西風格的樂器展示,也設有可自由演奏世界各樂器的體驗室。


濱松市樂器博物館蒐羅世界各國樂器,還有體驗室可以讓遊客實際操作。(圖源:「浜松市楽器博物館」官網)

2. 中田島砂丘
地址:靜岡縣濱松市南區中田島町
中田島砂丘為日本三大砂丘之一。東西約4公里,南北約600公尺,因風吹拂而在砂丘上形成「風紋」,臨近海濱,而5月時因濱松祭會出現大量風箏飛舞的場景,更是美麗萬分。

 
3. 濱松城
地址:靜岡縣濱松市中區元城町100-2
建於15世紀,是德川家康的發跡之地,因此也被稱為「出世城」。後來拆除重建,改為濱松城公園,天守閣則成了城堡資料館。



濱松城內部的天守閣。(圖源:「パズル紀行」的「浜松城天守閣と天守門」)

4. 濱名湖
位於靜岡縣西邊,以鰻魚養殖而聞名,遊客可以在濱名湖上進行各種水上運動,或者在附近騎自行車。濱名湖附近有濱名湖Pal Pal主題樂園、濱松花卉公園、鰻魚派工廠等觀光景點,以及館山寺溫泉和弁天島溫泉等泡湯勝地。
 
5. 龍岩洞
地址:靜岡縣濱松市北區引佐町田畑193
龍岩洞是2.5億年前形成的鐘乳岩洞穴,也是東海地區規模最大的鐘乳岩洞穴。總長1,046公尺的洞穴中,約400公尺開放給民眾參觀,包括落差達30公尺的黃金大瀑布,是日本落差最高的地底瀑布。

 
6. ぬくもりの森(溫暖之森)
地址:靜岡縣濱松市和地町2949
位於濱名湖附近,由建築師佐佐木茂良先生所打造,一開始僅有雜貨店,後來加建了餐廰、咖啡廳等店家,費時近20年,其歐風建築彷彿童話小鎮,搭配周邊花草森林的美景更令人流漣忘返。


「ぬくもりの森」裡的店鋪。(圖源:「ぬくもりの森」官網)

濱松除了祭典和美景,還有不容錯過的美食在下篇介紹!
延伸連結>>
五月玩什麼?靜岡濱松祭~風箏x花車x餃子(下)

 

2024 最新活動 │ 立即快搜試算
投保前有問題可先諮詢,一對一為你解惑!
×

分享此文章

×

聯絡我們